刊名:工业水处理
主办: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管: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SSN:1005-829X
CN:12-1087/X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460700005292892
被引频次:93040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化学文摘(网络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废水处理,水处理,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絮凝剂,印染废水,废水,混凝,深度处理,阻垢剂,
“从进水一直到出水,所有水的变化包括水量、水质,都通过数字方式实时监控,把水和水对应的能源做一个动态的平衡。”
另一个案例是,某大型钢铁厂自备电厂因补水水质恶劣,水质波动大,导致凝汽器冷却管腐蚀穿孔、换热效率偏低等问题。艺康帮助该自备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了高浓缩倍数下的稳定运行,同工况下凝汽器吨蒸汽发电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每年帮助节约工业新水14万吨;同工况下每年增发810万度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总排放6167吨。
同时,艺康也在帮助一家中国北方地区的造纸企业,研究如何通过工艺设计、化学品处理,让其废水回用系统能够更高效的持续运转。潘世昆说,通过反渗透膜系统,一般行业可以实现60%~70%的废水回用,微电子行业的头部企业甚至可以达到80%,但造纸行业只能到50%。
“如果能够提升到60%,就相当于提升了20%的能效。”潘世昆说。基建也要节能减碳不仅是传统的工业耗能大户,新基建项目也必须加入节能降耗的行列中来。
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中,《方案》提出,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还特别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比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得以快速增长。但数据中心同时也是能耗大户,如何加快数据中心行业的绿色发展、降低碳排放,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评价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主要是关注一个指标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潘世昆说。
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重点行业利用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节能降耗。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不超过1.3。到2025年,数据中心PUE普遍不超过1.5。
7月27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若干规定的通知》显示,为加强北京市内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即日起北京市内新建、扩建数据中心若PUE值超1.4,将被征收差别电价电费。
由于数据中心的集成化CPU和存储器电耗量过大,传统水冷解决方案很难满足1.3的要求。“我们在和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做技术创新,通过液冷解决方案直接冷却服务器。令数据中心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布置尽可能多的服务器,从而提升数据中心运算效率。”
所谓液冷型解决方案,也就是指CDU(冷液分配单元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冷却系统,通过冷却背板,调节冷液并将冷液循环于数据中心的IT设备之内对服务器进行冷却控温,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营。相比传统的通过水冷空调控制整个机房的温度,这一解决方案可以降低20~30%的电量消耗;满足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低于1.3的要求。水管理应成为企业数字工厂一部分
双碳目标顶层设计以及“碳达峰十大行动”的提出,是否已经带来了水管理以及节能降耗需求的爆发?
潘世昆说,在有些行业,比如钢铁,造纸,微电子、数据中心等,客户发现水跟能源的交叉比较大,在这些行业更好地管理水,既能达到节水的目的,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所以有更多客户对能带来节能和能效提升的水管理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和创新的技术,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
潘世昆说,更多的企业开始深挖节能降耗的可能性,原来可能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变频泵、节能灯,现在则是要做一些比较大的技改和创新项目、精细化管理。
“(需求)肯定有影响,但还不是爆发式的。”在他看来,行业对此有预期,但市场发展依然有自己的规律。
所谓的规律,一方面是新的技术突破需要时间,一方面是行业的头部企业还需要做很多变革管理,要把先进技术的引进、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相结合。“否则很难做到,或者做的成本代价太高,完全没有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尤其重要。
潘世昆说,数字化在工业领域要比在消费领域复杂得多,但如果没有数字化解决方案,就很难规模化复制,效率极低。“我们需要通过数字化识别到底有多少节能机会,是否能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以及改进后能耗降了多少。”
文章来源:《工业水处理》 网址: http://www.gysclzz.cn/zonghexinwen/2021/1207/859.html
上一篇:争光股份: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水处理、食
下一篇:高浓盐水处理设备蒸发器
工业水处理投稿 | 工业水处理编辑部| 工业水处理版面费 | 工业水处理论文发表 | 工业水处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工业水处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